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0164|回复: 0

生态游“造景”走火入魔 旅游开发需换脑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9-8-21 14:35:5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编辑:周小林

      2009年8月4日 羊城晚报《焦点》曝光“生态旅游背后潜伏生态灾难”,各界反响强烈。不断有读者来电反映亲历的生态景区怪状。
       “生态景区怎么是人工造出来的?”广州市民范女士结合自己的经历直言:国内一些“生态旅游”存在很大的误区———砍掉自然生态,造出“人工生态”!
       广东最近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,生态旅游该“游”向何方?

      千亩山地“人工种花”
       位于从化的“大××生态景区”,从导游资料看,经营者对“生态”的理解是这样的:景区内种有桃花、日本樱花、茶花、玉堂春、玫瑰、桂花、梅花等名贵花卉……集观赏植物、品尝水果、享受农家美食和度假娱乐为一体。
       最近,记者实地探访看到,偌大的景区设有游泳池、餐馆、小卖部、运动中心、垂钓区、烧烤场等,四处还散布着大片的花卉区,土地明显经过平整,由于花期未至,记者在区内没看到一朵花。
       景区内有几座山峰,山上长着郁郁葱葱的松树,各类植物间杂其中,一派天然风貌;然而几十米以下便是开发区域,地面很整齐地铺上了草坪,种上稀疏的乔木或灌木———仿佛一个瘦子顶着浓密的“爆炸头发”。
       “这个景区规划了2万亩,还没有全部开发。”在景区门口,一名申姓经理介绍,“你3月份来最好,那时候花都开了。我们种了几千亩的花……”
       类似的开发模式在广东比比皆是。有旅游者疑惑:原汁原味的山水到底还占多大比例?

      专家批评“去生态”旅游
       广州华南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侯碧清用“去生态旅游”来概括这类开发———真正的“生态”被去掉了!
      侯碧清表示,“人工生态”是对“生态”的曲解,因为人造环境破坏了自然界千百年来形成的地形和植被,容易诱发水土流失;人工栽种花卉等植物,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“生物入侵”。此外,“人工生态”中的植物种类单一,难以维持原生态那种微妙的搭配与平衡,容易受病虫害侵扰。
       “我本人坚决反对这样的开发!”他说。
       记者调查发现,“生态旅游”的概念其实是舶来品,最早源于国外环境伦理信仰的转变:传统的大众观光旅游立足于开发、利用自然;生态旅游则是指“到相对未受干扰的自然区域旅行”,并且“有特定的研究主题”,比如欣赏或体验其中的动植物景象。
       生态旅游专家、某旅游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陈旭明还提出两条标准:其一是必须为游客提供生态教育,“有完整的标识系统,有解说员”;其二是要融入当地社区,给局部生态带来利益。
       专家分析,依此看来,眼下形形色色打着“生态”招牌的旅游景点中,真正的“生态旅游”恐怕不多!

  旅游开发需要“换脑”
       “生态旅游”为何挂羊头卖狗肉?一种说法是因为国内游客素质不高,普遍停留在欣赏“人工生态”的层次;陈旭明却认为,病根是景区开发者的观念严重落后于市场,需要“换脑”。
       “不光是广东,全中国都有滥用‘生态’定义的现象。”陈旭明说。他近期到湖南张家界参与一项旅游规划———该景区的游客量超出了环境容量,“大众旅游”的道路“已经走到头了”,必须转型。他建议,作为“旅游强省”的广东应该为其他省份做出表率,发展“游客少”、“效益好”、“真正生态”的项目,粤北的南岭就是一个样板。
       记者曾数度造访南岭,景区内除了道路和极少的景观亭外,看不到多余设施;餐饮、住宿均在山下解决,远离保护区域。
       不过,市场有没有对“南岭模式”做好准备?
       陈旭明认为“有”。“近年来团队游客数量减少,自助游、自驾游和出国游在增加。为什么要自助?就是不想被安排,不想人挤人。”这部分高素质、愿花钱的旅客,大都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。
       “现在的问题是开发者都不敢冒险,怕做‘烈士’!”陈旭明说。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友多网

GMT+8, 2024-4-20 07:29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