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3635|回复: 0

布瓦羌寨 49座土碉怎样“复活”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9-3-20 14:40:3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编辑:周小林 摄影:友多山野考察队

1_调整大小.JPG
(地震前的汶川布瓦羌寨)

       震后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,时间应服从质量;规划要到位,配套设施应同步施工;及时安排工程资金,避免高温多湿的天气对文物造成“二次灾难”……12日,“2009年震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动员会及专家座谈会”在蓉举行,12位国内顶级文物保护专家会聚成都,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令人耳目一新。

       布瓦羌寨最新发现49座土碉
       在国家的灾后文物保护计划中,有一个专项的大工程——藏羌碉楼与村寨。这个项目包括了阿坝州的26个村寨,其中有汶川、理县、茂县的14个羌族村寨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认为,“这些羌族村寨是羌族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,几个村寨的受损情况各不相同,需要分别确定各个村寨的保护规划。”
       陈同滨特别提到了他前几天踏访过的布瓦羌寨,“原来只知道布瓦羌寨有中国仅存的几个土碉,但这次新发现土碉多达49座。”所以,布瓦羌寨的文物保护涉及到大半个村子,引发出一个难题:如果不建新寨子,居民的安置工程就不能满足统一进度要求;如果建新寨子,老寨子的使用管理如何进行?遗产的延续性如何保障?灾后安居工程与文物保护工程在时间进度、保存传承上存在矛盾。
       “我建议立即进行专题研讨。”陈同滨说,不希望看到羌族文化的重要遗产,在这个大规模的短时间的安居工程中面临新一轮破坏。

CIMG8950_调整大小.jpg
(地震前的布瓦羌寨土碉

       保护工程进度一定要服从质量
       在调查桃坪羌寨与萝卜羌寨的过程中,陈同滨同样看到了这一难题:如何协调灾后安置工程和文物保护工程的进度?“村民安置工程必须在今年9月全部完成,但民族村寨本身的测绘、考古调查、修缮工程又肯定完不成。”
       对此难题,与会专家基本上有一个共识:文化遗产保护有它自身的规律,不能随意更不能赶时间。
      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之平认为,震后文化遗产保护工程,有一套自己的规律,不要以一些政治任务、周年庆典等 “要求”,来制定工程的进度。“要尊重科学规律,不能赶时间。”
      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郑军透露,震后一些壁画、彩画、彩塑、木雕、石刻等附属文物也受损严重,如报恩寺、云岩寺、七曲山大庙等处,其附属文物的保护应该设成专项。“然而,它们的前期调查时间会比较长,投入的资金比较大。建议为了把文物真实完整地传给后人,时间一定要服从质量。”
       北京古代建筑研究所所长韩扬认为,文物保护工程有自己的特殊性,包括工艺、材料等,都需要时间来保证。“有的时候是不能按预计工期完工的,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。”

       资金到位,避免文物“二次受灾”
       “规划工作对文物修复有着重大影响。”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舟透露,在都江堰二王庙的文物保护工作中,由于先做了全面规划,有利于对整个文化遗产地的环境进行整治,恢复它原来的历史景观,调整布局不够合理之处。
       更重要的无疑是资金问题。河南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杜启明透露,“目前不少工程已经开工,甚至进入阶段性验收阶段,但是维修和重建资金却没有完全到位。”目前需要及时、科学地安排工程资金,确保各项工程有序实施。
       杜启明进一步阐述:四川地处亚热带,雨季和高温天气不久就会来临,以土木为主体结构材料的文物,最怕这种高温多湿的天气;还有四川文物的艺术着色,多以水溶性为特点,它最怕空气中的水蒸气……如果不及时实施保护工程,文物可能会产生崩溃性巨变,“堪称第二次受灾”。如果真的出现这种局面,我们当初向国际国内公布的文物抢救计划就无法兑现。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友多网

GMT+8, 2024-4-20 18:36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