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9294|回复: 0

“香格里拉”在炒作中的崩塌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6-12-29 01:26:3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撰文:庄礼伟 编辑:周小林

此主题相关图片

  
缘起
  1933年,英国作家詹姆斯·希尔顿出版了小说《消失的地平线》,书中描写一个名叫“香格里拉”的喇嘛寺治理着有数千居民的“蓝月山谷”。那里的人们在“适度”原则下和谐生活着。小说中大量看似真实的线索留下了一个巨大悬念———“香格里拉”究竟在哪?
  近几十年来,一些地方陆续宣称在本地找到了“香格里拉”,1997年9月云南省政府宣布:香格里拉就在迪庆藏族自治州。2001年国务院批准迪庆州州府所在地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。
  此举引起了周边许多地区(如丽江、怒江、稻城、察隅等)的懊恼、愤怒和质疑,因为与“香格里拉”相似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它们那里也有,甚至“更像”。对“香格里拉”的专利争夺战、对“香格里拉”地区的旅游开发热浪使遥远、神秘、脱尘的“香格里拉”堕入尘世,成为有利可图、利益均沾的商业品牌。

“香格里拉”炒作中的若干谬误

谬误1:希尔顿笔下的“香格里拉”就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。
  首先,“香格里拉”是在全世界流传很广的一个虚无缥缈的理想化的乌托邦,用一个现实中的地方对应它、锁定它,将有损它作为人类社会某种理想境界的引领式的价值。
  其次,根据《消失的地平线》提供的线索,“香格里拉”的位置是在西藏高原某个不为人知的深谷中,不是在滇西北。

  谬误2:“香格里拉”的英文Shangrila。
  迪庆州官方引述“专家”考证,认为“香格里拉”源自中甸藏语方言,就是“心中的日月”,这是对希尔顿原著的公然篡改。“香格里拉”的英文Shangri-La,La在藏语中指山口。“香格里拉”的意思就是一个名叫“香格里”(Shangri)的山口。

  谬误3:“香格里拉”就是“香巴拉”。
  “香巴拉”是藏传佛教和苯教共有的一个古老语汇,指一种人神共有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净土,是“位于遥远北方的极乐世界”。但根据藏族学者著作,没有线索把“香巴拉”指向西藏东边汉藏交界处的迪庆。而且“香巴拉”与“香格里拉”有许多不同。

  谬误4 :美国探险家约瑟夫·洛克和中华民国奇女子刘曼卿的游记都说,迪庆中甸地区就是“香格里拉”。
  首先,洛克游记中“最像”“香格里拉”的地方不是在中甸而是在川西稻城附近。其次,洛克写游记时,希尔顿的小说尚未问世,洛克如何会说稻城或中甸就是“香格里拉”? 更为重要的是,“香格里拉”真正的价值,不在于景观的表象,而在于精神、人文方面的纯洁与和谐。

  谬误5 :书中金字塔一样的卡拉卡尔雪山,就是迪庆州的卡瓦格博雪山。
  “迪庆派”或“稻城派”认为他们当地有像小说中所描绘的“金字塔形雪山”。
  如果仅从雪山形状来说,世界上最像金字塔的雪山,可能谁也比不过藏西地区的冈仁波齐神山。冈仁波齐同时被藏传佛教、印度教、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,恒河、印度河、布拉马普特拉河等大江大河均发源于此。巧的是,按藏传佛教的一种说法,金字塔形状的冈仁波齐附近,就是进入世外桃源“香巴拉”的入口。

让香格里拉安身于想象之中
  希尔顿对“香格里拉”的描述,很可能参考了多位西方探险家的相关记录,而其在现实中也必有多个原型,但显然任何一个原型都无法从表象、气质上呈现完整的“香格里拉”,把“香格里拉”锁定在某个具体的州县,纯属炒作和夸大。
  小说的素材不仅可能包括西方探险家对滇西北和川西的描述,也可能包括西方探险家对藏西、藏东南、克什米尔、尼泊尔、不丹等地的描述,包括他们对喜马拉雅山区、喀喇昆仑山区和昆仑山地区的描述。
  “香格里拉”这一藏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共有的无形文化遗产,让它继续存在于想象和传说中,或许更有价值。通过政府行为命名自己是“香格里拉”似有不妥。
  在关于“迪庆—中甸”就是“香格里拉”的种种论证中,充满着强词夺理、牵强附会和以讹传讹,充斥着权力运作和商业投机。可是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人以讹传讹,或附和“主流话语”?
我们应当对此作出反省。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友多网

GMT+8, 2024-3-29 04:50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